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
1.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2.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3. 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4.前8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0.5万亿元。
总的来看,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与上月持平。财政政策发力增多、社融和贷款均保持合理增长,对M2增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此外,去年同期M2基数较低,也为当前M2增速保持较高读数创造了条件。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 对社融增速起到支撑作用兴泊证券
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8%。对于社融数据仍保持较高增速,业内专家分析称,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市场机构测算,1-8月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已近八成。
今年以来,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较快,为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截至8月末,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有研究估计,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8月贷款增速在7.8%左右,仍然是一个不低的水平,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较为有力。
业内专家分析称,发行专项债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虽然在短期内确实会对信贷增长产生下拉效应,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畅通实体经济资金循环,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动信贷可持续增长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依然较强
市场分析认为,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消费旺季、房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了支撑。
部分企业的贷款增长受益于生产景气度出现回升。东部省份某银行分行客户经理表示,制造业贷款储备及投放明显好于上年,该行今年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为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尤其是以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较多,对信贷增长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另外,也有市场人士分析,近期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较高区间,相应的投融资需求相对旺盛,带动信贷增长。“当前属于圣诞订单旺季,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在企业谋求转向多元化经营的关键时点,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经营韧性进一步增强。”浙江省义乌市某圣诞用品加工企业表示。
个人贷款增长也有提振。8月是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外生推动,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贷款需求也有上升。
8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一揽子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要求、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等,更好满足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业内专家举例称,根据上海市房管局数据,“沪六条”楼市新政出台仅一周,上海房地产成交量较政策前显著增长,推动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实现环比由负转正,当地银行反映居民购房需求回暖,带动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
未来货币政策重点要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信贷结构方面亮点颇多。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获悉数据,8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9.10万亿元,同比增长6.8%。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7万亿元,同比增长8.6%,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未来货币政策重点要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结构转型加快,居民杠杆率较高,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信贷需求放缓。”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金融总量已经很大,在保持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更需要优化结构。
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全覆盖,7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业内专家表示,未来,结构引导重点还在于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兴泊证券,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业内专家表示。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