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江苏配资网
近日,韩国演员林允儿主演的新剧《暴君的主厨》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不小波澜。
不少观众看完后直呼“看不下去”,不是因为演技不行,也不是剧情太拖沓,而是剧中对明朝使臣的刻画,让人感到非常不适。
简单来说,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现代女厨师穿越到朝鲜王朝,成为宫廷御厨,并与朝鲜君王展开一段情感纠葛的故事。
听起来挺浪漫,也挺有创意,但问题出在其中一段“中韩厨艺对决”的情节上。
在这段戏里,明朝派来的使臣被塑造成一个贪婪、傲慢、甚至有点滑稽的角色。
他不仅被朝鲜暴君当众掌掴、辱骂,还被迫下跪,最后灰溜溜地逃走。
更让中国观众难以接受的是,剧中安排明朝御厨在厨艺比拼中输给朝鲜女主,一碗参鸡汤竟然“打败”了佛跳墙,还让明朝厨师当场痛哭认输,说“朝鲜菜才是天下第一”。
展开剩余83%这些情节一出,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
有人翻出史料指出,历史上明朝和朝鲜之间是宗藩关系,朝鲜国王见明朝使臣都得行大礼,更别说让使臣下跪求饶了。
这种剧情安排,明显违背了基本的历史常识,也伤害了中国观众的感情。
剧组方面后来解释说,这是“架空幻想”题材,不必太较真。
但问题是,既然用了真实的历史背景、真实存在的朝代和国家,就不能一边借用历史的壳,一边随意扭曲历史的内核。
如果只是纯虚构的世界,比如设定在一个叫“东洲国”和“南梁国”的地方,那观众可能也就一笑而过。
可偏偏用了“明朝”“朝鲜”这些真实名称,还把明朝写得如此不堪,那就很难让人觉得这只是“无心之失”。
其实江苏配资网,这已经不是韩剧第一次因为类似问题引发争议了。
就在不久前,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也因为台词和场景涉嫌贬低中国形象,遭到大量抵制。
当时就有评论指出,一些韩剧在处理涉及中国的历史题材时,常常带着一种“自我中心”的视角,把朝鲜半岛塑造成文化高地,而把中原王朝描绘成傲慢、腐朽甚至野蛮的一方。
这种叙事模式,表面上看是为了突出本国角色的智慧与高尚,实际上却暴露了对历史缺乏基本尊重的态度。
要知道,朝鲜王朝在z治制度、科举体系、服饰礼仪、建筑风格乃至饮食文化上,都深受明朝影响。
比如朝鲜的官服制度、宫廷礼仪、甚至日常用语中大量使用的汉字词汇,都是从明朝传入并本地化的结果。
可以说,没有明朝的文化输出,朝鲜王朝的文明形态会大不一样。
但在这部《暴君的主厨》里,这些真实的历史联系被彻底无视了。
反而通过一场“参鸡汤打败佛跳墙”的戏码,强行制造出一种“朝鲜文化优于中华”的错觉。
这种操作,与其说是艺术创作,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安慰”。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林允儿本人过去在中国市场发展得相当不错。
她会说中文,演过中国古装剧《武神赵子龙》,还接了不少中国品牌的代言。
很多中国粉丝一直把她当作“亲华”的韩国艺人。
可如今她主演的这部剧却出现如此争议内容,难免让人觉得“一边在中国赚钱,一边在剧里贬低中国”。
事件发酵后,林允儿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动态:“我很喜欢,最棒的智英。”
这句话看似只是表达对角色的喜爱,但在敏感时刻,很容易被解读为对争议剧情的支持。
再加上她此前在中国频繁参加商业活动,如今却对舆论风波保持沉默江苏配资网,更让不少网友感到被“背刺”。
当然,也有人替她辩护,说演员只是执行剧本,责任应该由编剧和制作方承担。
这话有一定道理,演员确实不是历史学者,也不是文化审核员。
但问题在于,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长期在中国有大量粉丝和商业合作的艺人,在面对明显可能引发文化争议的内容时,至少应该有所表态,而不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从传播角度看,影视作品从来不只是娱乐产品,它同时承担着文化输出的功能。
韩剧之所以能在亚洲乃至全球拥有大量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成功塑造了韩国的文化形象——精致、浪漫、有秩序、重情感。
但如果这种文化输出是以贬低他国历史为代价,那它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中国观众并不排斥外国作品展现本国文化优越感,但前提是这种展现要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你可以讲你的英雄,但别把别人的祖先写成小丑;
你可以赞美你的料理,但别硬说你的参鸡汤比佛跳墙高级。
文化自信不是靠踩别人抬高自己,而是靠真实、真诚和自省。
值得玩味的是,这部剧在韩国本土收视率非常高,最新一集甚至突破了17%。
说明在韩国观众看来,这样的剧情并无不妥,甚至可能还很“爽”。
这恰恰反映出一个深层问题:不同国家对同一段历史的理解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而当这种差异被搬上荧幕、推向国际市场时,就很容易引发误解甚至冲突。
所以,对创作者来说,处理跨国历史题材时,需要多一分谨慎,少一分傲慢。
可以虚构情节,但不能虚构历史关系;
可以美化本国角色,但不能丑化他国形象。否则,即便在国内大受欢迎,到了海外也可能遭遇“文化水土不服”。
对观众而言,这次事件也是一次提醒:
我们看外国剧时,不能只看颜值和剧情,还要留意其中隐含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喜欢一部剧,不代表要全盘接受它的所有设定;欣赏一个演员,也不代表要容忍她参与的作品伤害我们的文化尊严。
说到底,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
你尊重我的历史,我也会欣赏你的故事。
但如果一方总想在叙事中占据道德和文化高地,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来达成目的,那这种交流就很难持久。
《暴君的主厨》或许只是一部娱乐剧,但它引发的讨论却远远超出了电视剧本身。
它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国界。
一句台词、一个镜头、一个角色设定,都可能成为跨文化理解的桥梁,也可能成为误解和对立的导火索。
希望未来的创作者能明白: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靠贬低别人来证明自己,而是靠尊重历史、尊重他人,最终赢得别人的尊重。
也只有这样,你的故事才能被更多人真心喜欢,而不是在争议中昙花一现。
最后想说一句: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可以糊弄一时,但糊弄不了一世。
尊重,永远是跨文化传播中最稀缺也最珍贵的品质。
(全文完)江苏配资网
发布于:北京市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